
燃煤電廠“有色煙羽”治理及“脫白”的區別、方法與相關標準
- 分類:行業新聞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18-12-11 17:30
- 訪問量:
燃煤電廠“有色煙羽”治理及“脫白”的區別、方法與相關標準
- 分類:行業新聞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18-12-11 17:30
- 訪問量:
燃煤電廠“有色煙羽”治理及“脫白”的區別、方法與相關標準
1、“有色煙羽”是什么?
“有色煙羽”是煙氣在煙囪口排入大氣的過程中因溫度降低,煙氣中部分汽態水和污染物會發生凝結,在煙囪口形成霧狀水汽,霧狀水汽會因天空背景色和天空光照、觀察角度等原因發生顏色的細微變化,形成“有色煙羽”,通常為白色、灰白色或藍色等顏色。
定義所述的凝結過程包括兩類物質:汽態水、污染物。在污染物凝結這個層面上,治理“有色煙羽”屬于進一步脫除污染物。
2、“有色煙羽”如何治理?
治理“有色煙羽”并不是在煙氣流程的最末端去控制,事實上它涉及整個煙氣處理系統(脫硫、脫硝、除塵等)的全過程控制。
以定義中的藍煙為例,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煙氣中的SO3、NH3在光照條件下反射引起。SO3、NH3的排放成為影響煙羽顏色和不透明度最主要的因素。在大多數情況下,當煙氣中硫酸氣溶膠、NH3氣溶膠的濃度超過10-20ppm時,會出現可見的藍煙煙羽,而且硫酸氣溶膠、NH3氣溶膠的濃度越高,煙羽的顏色越濃、煙羽的長度也越長,嚴重時甚至可以落地。同時尾跡的問題還與當時的氣相條件相關,在陰天和在晴天所看到的“藍煙”程度是不一樣的。消除“藍煙”,關鍵是減少SO3、NH3在排放煙氣中的濃度。
根據西安熱工研究院對內蒙古岱海電廠600MW機組的測試分析,有色煙羽的形成與SCR脫硝出口的SO3濃度和氨逃逸濃度關系很大,而影響SCR出口SO3、氨逃逸濃度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催化劑性能、煙氣流場、煤質工況等。
根據中國大唐集團科學技術研究院對燃煤電站煙囪排放有色煙羽現象的研究,有色煙羽的產生與煙囪排放口SO2、SO3、NOx、NH3(銨鹽)、細顆粒物以及氣溶膠等污染物關系密切,結合燃煤電站正在進行的超低排放改造進行調整,上述氣態污染物質量濃度將會大幅下降,正常運行工況下產有色煙羽現象也會得到大幅減輕。
3、“脫白”是什么?
“脫白”又稱“消白”,是指“消除白色煙羽”,“白色煙羽”(又稱濕煙羽)是指什么?
濕法脫硫工藝通常將煙溫降低到 45-55℃,這些低溫飽和濕煙氣,直接經煙囪進入大氣環境,遇冷凝結成微小液滴,會產生肉眼可見的“白色煙羽”。濕法脫硫排放的煙氣中的水分為液態水和氣態水,其中,氣態水即水蒸氣占比99.6%左右,另0.4%是液態水。
雖然單純的白色煙羽對環境質量沒有直接的影響,但會對周圍居民生活造成困擾。目前,一些配備濕法煙氣脫硫裝置的燃煤電廠,尤其是臨近城區的企業,在實施超低排放改造時,會將“脫白”一并考慮到改造項目當中。
4、如何“脫白”?
上文中提到,治理“有色煙羽”涉及到SO2、SO3、NOx、氨逃逸、細顆粒物等污染物的控制措施,這些技術措施并不是控制“白色煙羽”。
國電環境保護研究院指出,白色煙羽的控制措施主要是三大類型:加熱、冷凝、冷凝再加熱。
第一種:加熱。加熱并不會去除污染物,主要是為了視覺感官。 煙氣加熱技術是當前應用最為廣泛的技術。
第二種:冷凝。冷凝的對象是濕煙氣中的水蒸氣,因此冷凝過程本身也不去除污染物,但是冷凝下來的水,以及濕煙氣本來攜帶的液態水,在通過在冷凝設備和管道時,通過混合截留可以去除一部分污染物。同時,冷凝技術在很多行業中的應用并不完全針對于白色煙羽的治理,主要目的是減排、收水、節水,其技術指標未結合濕煙羽的消除來制定,但在客觀上已起到了濕煙羽治理的作用。
第三種:冷凝再加熱。即煙氣加熱和煙氣冷凝技術的組合使用,綜合了加熱技術和冷凝技術的特點,對于濕煙羽治理有更寬廣的適用范圍。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
版權所有:同正環保集團有限公司 皖ICP備13013621號-1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 合肥